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南翼,一座融合中法智慧的核电重镇正在改写全球能源格局。台山核电站位于广东江门台山市赤溪镇,由中国广核集团(CGN)、法国电力集团(EDF)和广东省能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是中法两国在能源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
作为全球首个 EPR(欧洲先进压水堆)三代核电技术的落地项目,台山核电一期工程于 2019 年全面建成投运,两台 175 万千瓦机组累计发电超 843 亿度,减排二氧化碳 6945 万吨,相当于种植森林 19 万公顷。其双层安全壳设计、四列专设安全设施等技术突破,不仅验证了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更推动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从 跟跑 到 并跑 的跨越。
2025 年 4 月,国务院核准台山核电 3、4 号机组建设,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 华龙一号 时代。这两台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机组,将与一期工程形成 双技术路线; 并行的独特格局,预计总投资超 400 亿元,年发电量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 3% 的用电需求。
在台山核电的中控室,一套名为 智能核电 的工业操作系统正在重构核电站的 思维方式。这套由中广核自主研发的系统,通过智控平台、智驭平台和云链系统三大核心模块,实现了从设备级到机组级的智能化升级。
:基于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 和睦系统,实现机组自动化启停控制。通过顺序控制和成组控制技术,操纵员只需一键操作即可完成复杂的启停流程,效率提升 30% 以上。同时,智能报警系统可实时分析 200 万个数据点,将异常工况识别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每秒捕捉 200 万组设备运行数据,构建核电站 数字孪生体。在台山核电的试点中,该平台通过分析主泵振动、温度等参数,成功提前 20 天预警设备故障,避免了非计划停机。
:依托 5G 和工业互联网,构建覆盖全厂的 神经网络。在反应堆检修场景中,巡检机器人通过该网络实时回传高清影像,AI 算法自动识别焊缝缺陷,精度达到 ±0.1 毫米。
这些技术突破使台山核电的运维成本降低 15%,设备可用小时数提升 8%。更重要的是,通过将经验反馈、备件库存等 18 个核心业务场景数字化,中广核 AI 大模型已实现对复杂问题的精准决策。
在台山核电的建设现场,智慧工地 系统正在改写传统核电建造模式。通过整合物联网、BIM 和 AI 算法,该系统实现了从混凝土浇筑到设备安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基于深度学习的 X 射线影像识别系统,可自动检测钢衬里焊接缺陷,准确率达 99.7%,替代了传统人工目检。
:堵板拆装机器人采用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在狭窄的蒸发器通道中实现无碰撞作业,将单台设备检修时间从 8 小时缩短至 3 小时。
:通过 身份 - 时间 - 定位 三重约束,杜绝质量记录造假,使核岛厂房埋件安装精度达到 ±10 毫米。
在运维环节,伏羲核电智能决策系统 已实现对反应堆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该系统通过融合物理仿线 小时预测燃料组件性能衰减趋势,指导制定最优换料方案。而 云中锦书 核工业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更将培训效率提升 40%,为每位员工定制专属知识图谱。
台山核电的实践,正是中国核电 双碳 战略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的缩影。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核电智能化已形成三大突破方向:
:华龙通用设计 GPT 通过整合 5300 多家供应商数据,实现反应堆三维设计自动化出图,设计周期缩短 20%。
:在太平岭核电项目,数字孪生技术使施工进度偏差控制在 ±2 天内,焊接合格率提升至 99.8%。
:防城港核电部署的 DeepSeek 大模型,通过分析百万级故障案例,将设备诊断响应速度从小时级提升至秒级。
这些创新不仅推动中国核电规模跃居全球第一,更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新标杆。2024 年,中核集团 物联网在核电工程智慧工地的创新应用 案例,荣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首届 ISOP 创新奖,成为全球核电智能化转型的范本。
站在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台山核电正在书写新的传奇。随着 3、4 号机组全面采用 智能核电 系统,这里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 机组级智能控制 + 全厂级数字孪生 的核电基地。更令人期待的是,中广核计划在 2030 年前建成 10 座智能核电站,通过 AI + 核电 的深度融合,实现发电成本降低 10%、碳减排效率提升 20% 的目标。
这场由 AI 驱动的能源变革,不仅关乎电力生产方式的革新,更预示着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当台山核电的 华龙一号 机组与 智能核电 系统相遇,一个 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 的核电新时代,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碧海蓝天间加速到来。
中国能源结构长期面临 富煤、少油、缺气 的矛盾。2024 年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 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超 45%,而煤炭消费仍占一次能源的 56%。核电的规模化发展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战略支点:
:核电机组年利用小时数超 7000 小时,是光伏的 4 倍、风电的 3 倍,可有效支撑电网稳定运行。台山核电单台机组年发电量相当于 300 万吨标煤,可满足深圳市 1/5 的用电需求。
:中国已建成全球唯一实现铀资源勘查开发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国家,核电燃料年需求量仅 30 吨,相当于同等规模火电厂煤炭运输量的 1/10 万。
: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暴涨,而中国核电项目采用自主技术,从设备制造到燃料供应均不受外部制裁影响。2024 年核准的 10 台机组中,8 台采用 华龙一号 技术,国产化率超 90%。
中国承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核电作为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在减排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单台 华龙一号 机组年减排二氧化碳 1300 万吨,相当于种植 3.6 亿棵树。2024 年中国核电等效减排二氧化碳 3.34 亿吨,占全国总减排量的 8.5%。
:核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仅为 12g/kWh,低于风电(12-22g/kWh)和光伏(22-46g/kWh)。与煤电相比,台山核电一期工程累计减排量相当于关停 10 座百万千瓦火电厂。
:1GW 核电站占地面积仅 1.5 平方公里,是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 1/50、风电的 1/80,特别适合土地资源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对电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核电的稳定输出与这类产业的用电特性高度契合:
:全球 AI 算力需求每 3.5 个月翻倍,预计到 2030 年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占全球总量的 8%。核电 7×24 小时稳定供电的特性,完美匹配 AI 算力集群的运行需求。
:微软、OpenAI 等科技巨头已与核电企业合作,采用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为数据中心供电。台山核电二期工程规划配套建设 SMR 示范项目,单台机组可满足 50 万台服务器的用电需求。
:AI 技术反哺核电智能化,如台山核电的 数字孪生 系统通过分析 200 万组设备数据,将设备故障预警时间提前 20 天,运维成本降低 15%。
:华龙一号 采用 能动 + 非能动 安全系统,可抵御大型商用飞机撞击,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 92%,在全球 33 台在运在建机组中表现优异。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 山东石岛湾项目实现 固有安全,堆芯温度超过 1600℃仍能保持稳定,彻底解决核安全难题。
:中国主导制定《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等 12 项国际标准,华龙一号 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为进入欧洲市场铺平道路。
核电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超传统基建,形成 核电 + 装备制造 + 数字经济 的产业生态:
:单台 华龙一号 机组投资约 200 亿元,带动上下游 200 余家企业,每台机组可创造 5 万个就业岗位。2024 年核电建设投资达 1469 亿元,同比增长 54%。
:四川德阳、上海闵行等核电装备基地,聚集了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60% 的核电主设备产自四川,形成 核级材料 - 关键部件 - 整机组装 的完整产业链。
:广东核电发电量占全省 15%,阳江核电站所在的阳西县 GDP 十年增长 4.2 倍,核电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35%。
:英国重启 1970 年代以来首个核电站,法国计划新建 14 座反应堆,日本重启大饭核电站,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预计 2050 年翻三倍。
:中国已出口 4 台 华龙一号 机组至巴基斯坦、英国等国,单台机组出口带动设备和服务贸易约 300 亿元,推动核电技术标准输出。
:中国核电减排量占全球核电总减排量的 18%,通过 南南合作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电技术支持,提升在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从台山核电的 EPR 首堆到 华龙一号 的智能化升级,中国核电发展历程折射出国家战略的深层逻辑:在能源安全、碳中和、技术自主、经济转型的多重目标下,核电正成为重塑全球能源秩序的关键变量。当 AI 技术与核电深度融合,当 华龙一号 出海与 一带一路 交汇,中国正在书写一场由清洁能源驱动的文明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电力生产方式的革新,更预示着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和能源治理中的崛起。未来十年,随着每年 10 台机组的持续核准,中国核电将以 更安全、更经济、更智能 的姿态,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 中国方案。
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母编队,携多型舰载战斗机、直升机和陆战队员,于7月3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有香港市民发现航母山东舰开到了自家楼下,最佳观赏位开窗即得!
泰国当地时间7月1日决定受理对总理佩通坦的弹劾请愿并暂停其总理一职。随后,佩通坦表示接受这一决定,并向民众“致歉”。执政时间不满一年,这位泰国史上最年轻总理为何突遭停职?
贫困生照片露出豪华装修?学校提供男孩家中照片辟谣:他母亲独自带3个孩子 暑假在舅舅家,谣言对孩子伤害很大
我国海军双航母编队位远海大洋实战化训练,外军舰机多次抵近侦察、跟踪,我编队全程保持随时反应的作战状态,舰载机多次“战斗起飞”。(编辑:辛乐)
7月2日,@周周,幸运小富婆发布讣告:各位亲朋好友,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知,爱妻于2025年6月30日晚11点在北京房山区公韩路遭遇意外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于2025年7月1日凌晨1时在北京市良乡医院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27岁,特此登入本人账号和各位亲朋好友道别。
歼-20已成为警巡东海重要力量面对外舰挑衅寸步不让空中博弈也分毫不退一次外军机逼近我国领空飞行员刚刚落地征尘未洗就拎着头盔由训转战投入新的战斗多架歼-20起飞迎敌 飞行员用英文喊话外机:我是中国空军,你已接近我领空,立即离开,立即离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梅闻、张崎、董雄锋)扎钢套、吊钢管、打基桩……近日,位于荆州区拍马村创业路,沪渝高速公路武汉至宜昌段改扩建施工现场机声轰鸣,如火如荼。据了解,汉宜高速(简称)改扩建工程暨引江济汉特大桥由湖北交投投资,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引桥到主桥共897.
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之一呼南通道的组成部分,对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改善豫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24 开云电子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TEL: 0512-52036959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紫芙沪宜路53号 邮箱:3136517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