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里,巡检机器人闪烁着红蓝指示灯,在轨道上平稳滑行,它的“火眼金睛”正扫描着管线每一处细微变形、渗漏隐患;城市道路上,搭载AI的巡检车辆如“移动CT机”般飞驰,实时捕捉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那些曾属于科幻大片的震撼画面,如今正借助AI与视联网的融合,一步步照进现实。作为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移动正为视联网技术解锁新的使命,使其从传统的安防监控领域,迈向赋能千行百业的更广阔舞台。
10月11日,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AI+视联网”分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陈怀达表示,为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他提出三项倡议:一是建强高标准基础设施,筑牢AI时代强基石。二是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激发AI融合新动能,推动视联网从“连接”向“感知+智能”全面演进。三是打造高质量产业合作,共创AI繁荣新生态。
什么是视联网?在传统定义中,视联网指的是利用标准的网络协议与技术,把各个孤立的视频采集前端(如摄像头)与后端的控制平台或云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视频资源的集中调取与统一管理。
从发展历程来看,视联网起源于早期的监控系统,随后引入数字技术提高图像质量和存储能力,然后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使监控系统能够更智能和互联。进入21世纪以来,5G数字科技、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使存储和数据分析更加高效,从而使得视联网逐渐成为“以视频通信技术为基础,以IoT连接为载体”的视频信息基础设施。
凭借视频从采集到呈现的“端到端”全链路支撑能力,视联网已深度融入监控、会议、对讲等诸多领域,明显提升了工作效能与生活便捷度。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则为视联网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视联网的本质,是海量视频图像数据的连接与传输。在没有AI之前,这些数据主要依靠人力进行监视和分析,效率低下,且无法挖掘深层价值。AI的介入,让视联网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第一,智能分析与识别。AI能自动识别视频中的人、车、物、行为、事件,将非结构化的视频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可搜索的、可统计的信息。
第二,主动预警与预测。从“事后查证”变为“事中干预”和“事前预警”。系统能自动发现异常情况并实时报警。
第三,自动化与效率提升。替代了大量重复性的人力监视和分析工作,大幅提升了运营和管理效率。
综合来看,AI是视联网的“大脑”和“价值放大器”,它解决了视联网“数据爆炸但信息匮乏”、“知识荒漠”的核心痛点,将沉睡的视频数据激活为有价值的商业洞察和决策依据,驱动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这也进一步打开了视联网的市场空间。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2030年中国视联网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视联网市场规模达4580亿元,占全球支出的38%,是北美市场的1.7倍,预计2025年突破6000亿元,增速29.8%,成为新基建增长最快的赛道。
视联网本质上是物联网在视频领域专业化、深化的结果,它代表了视频数据从“看得见”到“用得好的”商业进化,而其成功的先决条件,便是构建强大、无缝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在视联网生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不仅占据着网络连接的枢纽位置,更凭借其网络资源、客户规模与运维能力,天然具备主导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优势。
早在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政企论坛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就表示,中国移动将打造一张智慧高清、能力泛在、应用普适的视联网,为政企客户提供智能感知视频服务。
2024年,中国移动全面进军视联网领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发布“中国移动视联网”,成立视联网生态联盟,发布《中国移动视联网白皮书(2024)》等。
值得关注的是,立足于在通信与算力领域的深厚积淀,中国移动已从底层重新定义了视联网的发展范式,为其注入了全新的战略内核。
一方面,为了满足视联网数据的高速低时延传输需求,中国移动打造了一张视频加速网。
视频加速网,基于“九州”算力互联网构筑全球领先技术优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SRv6网络,全球首创了G-SRv6技术,实现我国互联网基础核心协议国际标准突破,传输效率提升约9%,全网时延降低27%,带宽弹性扩容至Tb级,微秒级抖动控制。
此次中国移动还升级推出“一通多专”视联专网,首批推出通用专网、行业专网、监管专网、任务专网,面向用户提供视频专属高清体验、业务专属安全保障、服务专属便捷触达等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能力覆盖全国。
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九天”视觉大模型,中国移动还聚焦视联网监管和视联网家庭两个领域,专门构建了视频大模型。
该模型具备高效的图像语义识别、场景识别、结构化分析、视频感知等功能,可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和需求提供一站式快速适配服务,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视频监控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从“自己看”到“帮你看”的服务体验升级。
此外,中国移动基于视联网,聚焦家庭领域和政企领域,融合视频识别、视频理解、视频生成等AI分析能力,打造了智慧家庭、智慧商铺、数字乡村、智慧安消、智慧园区、智慧城管、智慧文旅等一系列产品及应用。
目前,中国移动视联网已覆盖全国31省(区、市),实现全国1亿路摄像头云端互联,服务个人家庭用户超1.2亿家,服务政企客户超1000万。
在视联网这个新的价值蓝海中,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融合AI与大模型技术,以AI+创新驱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实现信息高效流通与业务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在广州,为有效防范处置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广州公安将学校、综合市场、沿街商铺等安全防范责任单位划分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
中国移动视联网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提供对讲调度平台——“和对讲”,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指挥人员只需通过“和对讲”调度平台直接呼叫安保人员下达应急处置任务,实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让社会治安重大风险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
依托和对讲平台及可视化终端打造群防群治实时通联一张网,实现“区公安分局-街镇-最小应急单元”三级调度,构建起“一点呼叫、多点响应、一个区域集结”的应急联动机制,推动警民共建城市安全“最后100米”。
据悉,最小应急单元自开展建设以来,积极配合广州公安参与各类风险隐患苗头排查化解5.2万余件,成功联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3900余起。
在陕西,中国移动视联网落地了1600多家连锁便利店直营门店,提供智慧商铺解决方案。
“AI+智慧商铺”,面向沿街商铺、连锁商铺等应用场景,提供了精准客流统计与分析、重点人员布控、AI巡店、智能迎客、员工无感出勤记录等智能监管能力,助力商铺从传统经营模式到数字化运营模式的转型。
据悉,通过提供智慧商铺解决方案,减少门店70%巡店成本,整体营销活动后收入增长约30%,偷盗、纠纷事件解决率100%。
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期望值不断攀升,数字化监管手段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移动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合了“AI+视联网”技术,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明厨亮灶”解决方案。
如今,中国移动已经与美团、饿了么、京东等主流平台深度合作,将后厨的实时画面展现在APP上面。升级的明厨亮灶解决方案,通过使用智慧食安封签,不仅能实现防拆,还能实现视频溯源,除外还支持全流程AI管理、全平台互联网+监督。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份落地。
从广州到上海,从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到消防系统,这些只不过是中国移动视联网应用的万千场景案例之一。由此可见,“AI+视联网”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而随着视觉大模型能力的持续进化与应用成本的不断降低,“AI+视联网”将如同电力一样,成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推动真正的视联网时代全面到来。
中国移动正在通过积极构建开放的生态,与产业伙伴共拓新场景、共建新标准、共享新成果,矢志成为数字底座的建设者、创新应用场景的开拓者,推动整个视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
Copyright © 2024 开云电子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TEL: 0512-52036959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紫芙沪宜路53号 邮箱:3136517822@qq.com